2017年8月14日星期一

军舰岛,不能忘记的历史





#借着雨点说爱你# --> #现在,很想见你#


#借着雨点说爱你# 日本的小清新文艺,印象中一直就是这样的色调,清冷的小森,带着水气的绿色,吐司煎蛋的早餐,四散的烘焙暖香,语塞的男女主永远隔着手足无措的距离。
虽然永恒的日式尴尬始终不是最爱的风格,最后还是败给了稚嫩的童音呼唤的那一声mama和女主给儿子预定十二年生日蛋糕的情节。
相比之下男主的戏份没有击到我心,所以,很想很想很想知道苏版#现在,很想见你# 会如何演绎。

2015年12月29日星期二

观OMV第14集碎碎念

早上的网速果不其然,看到撕ok绷,就再也过不去了,只好讪讪起床干活。
一边干活一边想了一些事情。
以前看剧看电影,总是喜欢先去看看评论,评论不好的,根本不去看,怕浪费了时间。当然那时候的评论没现在这么水,但是也没现在这么百花齐放。现在想起来,应该有错过一些好的东西。
那种状态下,看剧的体验差不多是相亲,背景条件知道得七七八八了,往那儿一坐,有闪光点自然惊喜,完全没落在自己事先根据资料勾画的框框里,倒也不会失望,毕竟只用见一面,没有约束没有负担。
可是,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过一见钟情的经历吧?
就是背景资料完全空白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一个不知道哪儿让我们小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的人,让我们忍不住地看,天天地想,外人怎么说我们也不在意,就是喜欢就是心动就是疯了。
或者,我们也有过日久生情?
就是开始不那么看得对眼的人,一路走来,慢慢看到他身上各种闪光点,不知不觉喜欢上他,从前那些看不上的地方,逐渐变得不再让我们在意。
很多触动我的演员和作品,常常是来自这两种体验。
然而生活是多么俗的东西人类是多么可怕的物种,当我们带了巨大的期待指望那个一见钟情的人次次都让我们脸红心跳,或者觉得日久生情的对方身上存在的那些不被我们看见的非闪光点也不被外人所见,可能我们就会失望。
有时候会觉得“初心不变”是多么不靠谱的一句话。但还是愿意选择相信,人生这么短,能多一点点美好的念头,都是好的。
作为一个毕生处在摇摆中的秤子,试到现在,管用的只有一个方子:距离产生美。
共勉。

2015年12月8日星期二

好日子

今天看到小朋友一通感慨,句句说到心坎儿里,嗯,把“哥哥”改成“弟弟”就行。
然后,没有度度这种过目不忘的数据库大脑的我,唯一能记全歌词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我,今天一直脑子里反复出现一首歌,去搜了来,贴这么一段:

风再冷不想逃
花再美也不想要
任我飘摇
天越高心越小不问因果有多少
独自醉倒
今天哭明天笑不求有人能明了
一身骄傲
歌在唱舞在跳
长夜漫漫不觉晓 将快乐寻找

我们在他身上找我们想要的,摒弃我们不要的,虚妄与片面永远和美好的幻想并排走,只是藏在影子里。
其实人之为人,这样的局限永远存在。
但是我们爱他的这些日子,总还是暖的,值得拥有。


2015年11月26日星期四

珠恩加油: OMV随感

珠恩胖胖地横在沙发上,卫衣的胸前是两大坨直愣愣的圆圈,一个内书"售罄",一个写着"购物狂魔"。她叉起色拉叶子吃草时愤愤无奈不甘之余直指苏教练大喊"滚开!"这两个镜头好像一下子眼熟起来,转念一想,类似的场面应该在大部分女生的人生剧集中都以某种形式演出过吧?于是突然之间,这看似老套的剧情,在没有过山车般的矛盾冲撞下,居然奇妙地附着在了我的感受之中,甚至带着点胖姑娘身上特有的温暖、弹性、皮肤的光滑与熨贴感。
明明能靠脸混的美女,却偏辛辛苦苦考去当律师,面对客户的狗血案子,忍受老板的无良压榨,担起养家的重担。在这激励人心的正能量故事里,一段长达十几年的初恋几乎是最大的砝码,虽然常有"几时求婚"的隐忧出现,总归还是被多数人羡慕的……

但当砝码最终掉下来的时候,生活那用力保持的平衡便破了。珠恩倒并没有肝肠寸断以泪洗面,也许她其实早也适应了爱情变亲情的平淡,只是被迫着面对现实的时候内心最受不了的是一种搞不定人生的挫败感。这挫败感归罪于何,简直就是随手拈来:减肥药+塑身衣+胡吃海塞+朋友角色的反转与背叛。
有一种说法叫做优秀是一种习惯,日子怎么过对很多人而言也是一种惯性:习惯了像刺猬一样四处战斗,习惯了以毒攻毒用吃来治压力,习惯了对亲人爱人不再多费一点心,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保有初心"的可贵...珠恩说心是我自己扔的,也许只是强词表达她的爱已不在,不过我宁愿想成是她在说自己弄丢了初心。
苏教练问了一句话:你为什么要减肥?
其实,往往生活中的我们就算不嫌自己胖也会嫌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或者不够聪明不够努力不够机会。我们想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了吗?
苏教练又说了一句话:要么不做,要么做好。
其实,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能做得好,但是至少我们能选择好好去做。人生是一件件或大或小的事情串在一起的项链,如果每个串珠都豁着口划着痕没好好待之,最终看着这串项链我们会有太多遗憾吧。
珠恩加油!等着你重新发光的那一刻快快到来。


珠恩=通透的女汉子:在美女中是那个上进好学的,在大众情人中是那个大方不矫情的,在职业女性中是那个拼命敬业的,在朋友中是那个拿好意跩人一跟头的,在爱人那里是个直来直去不擅柔术的。但她幽默有韧性,快乐是天性,最重要的是自信始终没丢掉,有信心就有希望。
英浩=和暖的自愈男:花了小半辈子的时间一个人跟顽疾作斗争,难得并没有走到性格边缘,相反还有好基友,有热爱的事业,有恰到好处的男女沟通(抠女)技巧,有型有财,最重要的是善良而不拒绝治愈与被治愈,会变通就会幸福。


秀珍说:被爱,或者不被爱。
珠恩说:爱,或者不爱。
看到这里简直想配一首热闹的神曲《姐姐妹妹站起来》,为爽气的女人叫个好儿!


英浩:我都从首尔到这里了,这点距离,你过来吧!
英浩转身张开双臂迎接向他跑来的珠恩,把珠恩包裹在自己的大衣里。
MISA里用大衣从后面包住女主的名场面还记得么?这里是正面,虽然未必有什么联系,但说实话,多像人成长了十年以后学会勇敢面对与主动拥抱幸福的感觉。


99.9%痊愈的金教练,为什么七八集里反而痛症发作得更频繁了呢?
因为心理的伤口并没有愈合,而且,脱离了自己有信心的教练人生,进入到凶吉未卜的新角色里,说是新压力加旧伤痕也不为过。
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解决问题,最平淡老套的生活,也逃不开。

2015年11月3日星期二

说苏

人与人之间,讲得个缘字。观众看演员亦如此:无缘,可能连观剧识颜的机会都无;无眼缘,纵是身边好友闺蜜热捧,自己看了也淡然嗤鼻。
所以,认识并喜欢演员苏志燮,必须承认是一种缘分。
好像那些兜兜转转许多年最后又回到初恋那个人面前的故事一样,虽然初识他是因为那部惨绝人寰的MISA(《对不起,我爱你》),但我走近他复又走远,待到予他最大的关注,竟是整整十年之后,等岁月爬过了他的颜、人生带给了他起与伏,而我亦已迈入不惑、定居千山万水之外。
所以,此刻我看着的他和看着他的我,跟许多年轻苏粉的状态相比,想必画风迥异。
去年生日,我为自己买的礼物,是台版的《苏志燮的路》。
厚厚的334页,记录了苏走过江原道的痕迹和感受。全书黑灰素的色调,间或出现亮眼的颜色,是草、树与叶的生命之绿。书里他沿着韩朝停战线,从江原道的东端行走到西端,在逗留之处与作家、插画家、歌手、艺术家、设计师、鸟类专家会面,倾听、倾诉、提问、沉思。书里那个总是穿着棉麻宽松衣服的苏,完全不见明星的华丽,脸上有着平静却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某种复杂情绪。
这本书的首次出版日期,是2010年的8月底。
那一年的6月25日,是韩朝战争爆发60周年纪念日。1月到6月,苏在深山的雪地和泥潭里拍摄《一号国道》。6月23日,该剧开播。6月29日,收视率跌至低谷。6月30日凌晨,苏最亲近的朋友自杀身亡。7月,行走江原道。8月26日,该剧以未见起色的收视率播毕。8月30日,本书上市。
以惯常的书籍策划周期来看,《苏志燮的路》应该是为了配合《一号国道》和韩战纪念日的市场宣传手段之一。不过内容的实际制作是在7月,在经历了痛失好友和收视率的双重冲击之后,书中展示的苏,与最初策划的方向,有几多重合几多分离,我作为读者无法知晓。我只能说自己在翻看本书的过程中,读到困惑,读到思考,读到放空,读到释然,读到平静,也读到期盼。
苏之路上,随处可见战时的铁丝网,在六十年里慢慢锈了。它圈住的是什么?断裂的地方,又漏出了什么?战时打仗的是敌我,在平常的日子里,打仗的却往往是我们身体内的不同小人儿们。苏说:自由就是“一步”,离开温汤水一般的舒适圈,就能遇见自由。演员苏志燮,在变身每一个角色的时候,都要打破固有的自我,虽然有时候很痛苦,但挖掘出深藏的一个小我,又何尝不是体会释然的一种痛快。
人生的节奏,从埋头游泳的运动少年,到出道初期渴望成功又充满迷惑的新人,再到能够不断体会演技快乐与面对挑战的演员。人生的侧影,从健与美的体格,到充满艺术触觉的摄影作品,再到自由自在的说唱舞台。“天、海、鸟、不知名的花和草......以及沉默寡言的他”,逐渐拼出一条寻找自我与治愈自我的路:“以心传心,不慌不急表达我自己”。
这是一条他的路。如他所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在自己现在走的路上能够感到幸福。
谢谢苏,这话,我送给自己了